健康指导
认识“基孔肯雅热”,旅行归来出现高热关节痛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发热、关节疼痛的情况,特别是在夏秋季节或患者有热带地区旅行史后。其中,有一种由蚊子叮咬引起的疾病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它就是“基孔肯雅热”。随着国际旅行和贸易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一直存在。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学会如何识别及预防。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一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的当地语言,形容患者因严重的关节疼痛而弯腰蜷缩的样子,生动地描绘了其最典型的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也能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特别提醒: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二、有哪些主要症状?
病毒侵入人体后有1-12天的潜伏期,通常为3-7天;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主要症状包括:
1. 发热: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体温可达39°C以上,持续数天。
2. 严重的关节疼痛:本病最显著的特征。疼痛多为对称性、剧烈疼痛、小关节受累、持续时间长,常侵犯手腕、手指、脚踝等部位,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甚至无法走路。
3. 皮疹: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天后消退。
4. 其他症状:可伴有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特别提醒: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高龄老人、新生儿、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三、如何预防?——防蚊是关键!
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灭蚊虫、防叮咬!
1. 旅行前查询:前往热带地区旅行前,先查询目的地是否为基孔肯雅热流行区。
2. 防蚊叮咬:
1)使用有效的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
2)减少傍晚等蚊虫活动高峰期户外逗留时间,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3)居住房间安装纱门、纱窗。
4)使用蚊帐。
3. 清积水,灭蚊虫:
清除家中及周边环境的积水,如花瓶、花盆底盘、废弃轮胎等,从源头上杜绝蚊子孳生。
基孔肯雅热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并不可怕。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意味着大部分人可以靠自身免疫力康复。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它带来的剧烈痛苦和对特殊人群的威胁。希望大家做好防蚊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旦出现疑似症状,特别是从非洲、东南亚等流行地区回国后,请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上一篇: 助行器使用指南——走稳每一步
下一篇: 关节镜手术全解析




















京公网安备1110106021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