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 >>健康指导

护理园地

健康指导

血管性痴呆——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健康

作者:李京连 于洮 邹欣颖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在日常生活中和影视作品里,我们经常看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身影,他们逐渐遗忘亲人、迷失方向的场景令人动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痴呆症其实是一个“大家族”,而血管性痴呆就是这个家族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成员,在全球痴呆病例中占比约20%。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血管性痴呆的病情发展往往与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密切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血管性痴呆。

1.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如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慢性脑低灌注等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想象一下,大脑像一座繁华的城市,而血管就是纵横交错的公路。突然,某条主干道因事故(脑梗)或塌方(脑出血)中断,依赖这条路的区域逐渐荒芜——这就是血管性痴呆的残酷写照。

2.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因脑部受损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感异常,这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加重照护负担。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做事变得吃力、说话不利索、经常想不起要说的词、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走路容易摔倒等情况。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疑问,阿尔茨海默病也会有这样的症状呀。是的,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会有重叠。因此对于两者的区分不能单靠症状,还需要结合发病前的相关疾病表现、发病的进展情况以及头部的影像学检查。当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突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不要错过血管性痴呆的最佳治疗时机。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AI生成)

3. 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

      目前认为血管性痴呆有潜在可预防性,又名“可逆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严控“三高”这个隐形杀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者被称为血管的“隐形杀手”,会慢慢侵蚀血管。因此,在生活中老年人要做到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当出现异常值时及时去医院,根据医嘱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是调整生活方式,将这些“隐形杀手”扼杀在摇篮里。

image.pngimage.png 

(图片AI生成)

(2)打造“彩虹餐盘”。生活中要做到健康饮食,多食用深色蔬菜、彩色水果、全谷物和深海鱼,少摄入咸菜、肥肉和甜点。一定要管住嘴,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image.png 

(图片AI生成)

(3)让身体动起来。迈开腿,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这样可以增加脑血流量,让脑血管保持“年轻态”。当然最好是将运动融入到生活中,比如逛菜市场、遛狗,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愉悦心情,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执行性,做到长期坚持。

(4)向烟酒说“不”。烟酒进入体内后会加速血管老化,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从而防止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5)给大脑“社交充电”。生活中要保持社交活动,比如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与社区活动,这些都让大脑保持活跃。

(6)大脑要定期“检修”。每年定期体检,通过体检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尤其要注意突然出现的头晕、视物模糊、口齿不清、身体局部麻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这些可能是“小中风”的预报。

4. 得了血管性痴呆可以治疗吗?

如果已经确诊血管性痴呆,也不必过于焦虑。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在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耐力,还能通过对脑部神经细胞的可塑性调节,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还有功能性训练。在训练时可使用目标心率公式[(220-年龄)*

(50%~70%)]来确定运动强度。注意运动时一定要有家人或者医护人员陪同,保证安全。

(2)药物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药,主要是服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的药物。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建议在家人的看护下用药,防止漏服药物或者用药剂量错误。

(3)康复训练:通过认知训练、语言训练,帮助患者恢复部分功能。

(4)心理支持:家人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协助其完成日常生活。

血管性痴呆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疾病知识、积极预防和科学治疗,我们可以帮助老年人守护大脑健康,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老年护理专科小组:神经外科  李京连  于洮  邹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