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常识
秋分至,顺应天时,调和身心
您可曾注意过,在九月的某一天,昼夜悄然达成了短暂的平衡?这便是秋分——一个天地阴阳交替的奇妙时刻。今天,让我们抛开枯燥的医理,一起探索这个节气里的中医养生智慧,顺应天时,调和身心。
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天地密码
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在中医看来,此时天地间的阴阳能量达到了微妙平衡,正从“阳盛”转向“阴盛”。这就像一场优雅的太极转换,而我们身体内部的小宇宙,也需要随之调整。
您知道吗?古人将秋分称为“宵中”,意思是昼夜平分。他们观察到这一天后,夜晚逐渐变长,凉爽的秋意愈发明显,《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春夏护阳气,秋冬滋阴精,顺应天时,调和阴阳。
秋主肺,志为忧:
情绪与季节的隐秘对话
秋风起,落叶飘,你是否也曾莫名感到一丝伤感?这并非多愁善感,而是中医所说的“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肺与秋季相通应,情绪上容易产生忧愁。
想要化解这“悲秋”情绪?不妨试试:
笑口常开:笑能使胸廓扩张,宣发肺气,堪比一剂免费良药。
登高望远:周末约上好友登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开阔心胸。
闻香悦心:桂花、菊花正当时,它们的芳香能舒缓情绪,愉悦心神。
秋分养生三要:饮食、起居、运动
饮食篇:润字当头,少辛增酸
秋分饮食有个简单口诀:“少辛增酸,以润为主”,以防秋燥伤肺。
推荐食物
梨:天然的“润肺膏”,生吃或蒸熟皆宜。
蜂蜜:早晚一杯蜂蜜水,滋润全身。
芝麻:黑芝麻糊不仅美味,还能润燥通便。
山药:健脾益肺,秋日煲汤首选。
记得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味食物,因为它们会助燥伤阴,就像在干燥的秋天里点了一把小火。
起居篇: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黄帝内经》建议秋季作息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建议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这可不是玩笑话——秋天阳气收敛,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藏,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
小贴士:
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助你安然入眠。
室内保持一定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
穿衣遵循“秋冻”原则,不要过早添厚衣,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
运动篇:收敛为主,不宜大汗
秋天运动要把握“收敛”原则,不宜像夏天那样大汗淋漓,否则会耗伤阴液。
推荐运动:
太极拳:动作舒缓,调息养神。
八段锦:可润肺气,调气血,增强免疫力。
散步:最简单有效的运动,尤其适合老年人。
呼吸操:清晨深呼吸,吐故纳新,强化肺功能。
秋分养生小妙招:古法今用
叩齿咽津:清晨叩齿36下,待口中充满津液后分三次咽下——这是古代道家传承的“玉液养生法”。
揉搓耳朵: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每天揉搓耳朵至发热,可补肾益气。
常按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每日按摩可预防感冒、改善鼻塞。
秋分时节
三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呼吸道敏感者:秋季燥邪易伤肺,要注意保暖防燥
肠胃功能弱者:秋季易发腹泻,少吃生冷食物
情绪易波动者:多参与户外活动,避免“悲秋”情绪困扰
秋分节气就像一位温柔的提醒者,告诉我们大自然正在悄然转换节奏。顺应时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顺时养生,便是最简单有效的养生之道。
愿您在这个秋分节气,与天地同频,与健康同行!
下一篇: 雷雨能引起哮喘?揭秘“雷暴哮喘”